婴儿大小便,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
发布时间:2022-10-10 05:32:40
本文目录一览
1,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
宝宝是上火了吧,多喝点水,大便次数还是正常的。如果是酸臭味可以去验一下大便,只是屎臭味就没有事的。绿色挺他们老一辈的人说 是吓着了 或是闪了腰 黄色是正常的没事 小孩大便都很臭的 有的还发酸呢
2,怎样训练一岁宝宝大小便
一般白天不要用纸尿裤,现在是冬天,晚上还是用一用比较好些。训练宝宝大小便可放在白天进行。准备一个漂亮的有吸引力的便盆(呵呵,能吸引你家宝宝使用的便盆);以身示范上厕所时带宝宝一起去,你用大人的,他用小孩子的(这个工作男宝宝适合宝爸来做);最后我家宝宝的转机是从看了巧虎的一集什么“大便大出来真舒服”开始喜欢上自己大小便的,所以建议你到优酷网去看看类似的视频(我觉得效果是相当明显的)。记住,坚持就是胜利!
3,我的宝宝大小便正常吗
如果拉的是黄黄的就没事.我女儿以前也这样,裤子都还没穿好又尿了.现在九个月要好点了
4,怎么判断宝宝是在大小便
这位妈妈,您好!2岁左右的小孩应该会自己大小便了,只不过,有时玩疯了会忘记上厕所了!那么有时就要问一下宝宝是不是要去上厕所了。另外看一下宝宝的脸型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要去嘘嘘或者嗯嗯,如果小孩玩的时候突然停下来,比较难为情的或者有点不舒服的样子看着你,说明宝宝要急需小便,就要带小孩去厕所脱掉小裤子让孩子小便。如果在停下来的同时小脸呈使劲或者憋气的状态,就说明要拉屎了,赶紧抱去厕所就行了!实在来不及就把痰盂端来,让小孩在痰盂解决就OK了,祝你家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5,我该怎样训练宝宝大小便
孩子需要进行把大小便的训练,可以从半个月左右就开始(过于担心的父母也可在两个月时开始)。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把大小便的训练呢? ●培养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是培养孩子生活规律性的开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保证婴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许多孩子在5~6个月后出现便秘,这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从小训练有规律的大小便(尤其是定时排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 ●把尿可训练孩子膀胱存贮功能和括约肌的适时收缩,避免孩子2—3岁后仍不会憋尿或长期夜间尿床。 ●让孩子在排尿、排便后感到舒服,还利于皮肤的清洁。 ●这种学习过程,有利于孩子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 注意事项 姿势正确。1个月左右的孩子,颈部、腰部肌肉没有力量,要注意保护。大人身子应稍向后倾,使婴儿头和背部倚靠在大人身上,或靠在大人的手臂上(手把着孩子臀部);大人身体不要压到孩子的生殖器官。 同时应给予刺激,如排尿时的“嘘嘘”声、排便时的“嗯嗯”声,为以后形成条件反射作准备。次数不要过勤。孩子的大小便次数很有规律,妈妈注意观察很快就会发现,如吃奶后1 0分钟左右把一次,半小时后把一次,睡醒后把一次。千万不要过勤,以防出现尿频或形成心理压力。时间不要过长,因为婴儿没有反射能力,不要指望每次把尿都一定成功。如果没有成功,孩子哭闹或打挺,要及时停止1-2分钟。
6,婴儿的大小便是检查什么的
尿常规检查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大便化验常规包括7项内容,各种结果代表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1、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2、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粪便细胞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4、粪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5、粪胆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6、粪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7、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不用自己排泄的,所以初来这个世界必须练习自己来做,自然要用很大的力气。满月了就会好很多,有的人给吃妈咪爱,我家宝宝没给吃过。
7,怎么知道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
妈妈应该学会观察宝宝的粪便,以利于鉴别宝宝的状况。 新生儿出生不久,会出现黑、绿色的焦油状物,这是胎粪。这种情况仅见于宝宝出生的头2—3天。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出生后1周内,会出现棕绿色或绿色半流体状大便,充满凝乳状物。这说明宝宝的大便发生变化,消化系统正在适应所喂食物。 橙黄色似芥末样的大便,且多水,有些奶凝块,量常常很多,这是母乳喂养宝宝的粪便。 浅棕色、有形、成固体状、有臭味的大便,是人工喂养宝宝的粪便。 出现绿色或间有绿色条状物的粪便,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少量绿色粪便持续几天以上,可能是喂得不够。 有时候宝宝放屁带出点儿大便污染了肛门周围,偶尔也有大便中夹杂少量奶瓣,颜色发绿,这些都是偶然现象,妈妈不要紧张,关键是要注意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只要精神佳,吃奶香,一般没什么问题。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异常大便,如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柏油便等,则表示宝宝有病,应及时去咨询医生或治疗。你好,母乳喂养儿大便: 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状,有酸味但不臭,有时有奶块。 每日排便2~4次。如果大便稍稀并微带绿色,仍属正常。 也有的婴儿大便次数较多,每日4~5次,甚至7~8次,但精神好,能吃,体重不断增加,也是正常现象。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就会减少。 人工喂养和大便:以牛奶或羊奶喂养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均匀硬膏状,常混有奶瓣及蛋白凝块,较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干稠,略有臭味,每日1~2次。 混合喂养儿粪便:当母乳不足添加牛奶及淀粉类食物时,大便呈黄色或淡褐色,质软,有臭味,每日1~3次。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正常大便的颜色、气味等还受添加辅食、服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应与异常大便注意区别
8,请问新生宝宝什么样的大小便属于正常
如一.大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绿色粘稠的大便,医学上称为“胎便”。胎便中含有胎儿时期的肠粘液腺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胆色素等,这种肠腔中的混合液并非是肠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担心。如果新生儿出生36小时后尚无大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得知妈妈的营养是否适当,以便调整饮食结构及科学哺乳。例如: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妈妈应该限制摄糖量。
当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时,新生儿的大便有硬结块,臭味特别重,此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鸡蛋的摄入量。
当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且次数多,新生儿常因饥饿而多哭闹。
当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溏薄或水样的粘液便,且脓性腥臭。
二.小便
新生儿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后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黄透明,开始量较少,一周后排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20余次。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无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应是多少?
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每天可有几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后均排便,通常是浅黄色面糊状或浓奶汤样便。在1~3个月时排便次数可减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还有的需隔1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只要婴儿没有不适,就不必担心。母乳喂养婴儿的便即使2~3天便1次时,都应该是软的。
更多详细请登陆 http://www.momck.com/a/20100829/8207.html进行查询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如果小儿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对小孩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多数小儿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较少,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小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步增多,到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
少数小儿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只需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