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子,古代女子为什么都穿裙子(古代小说不让女子穿衣服)
发布时间:2022-08-16 08:49:17
发布时间:2022-08-16 08:49:17
中国古代女子的穿衣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变化非常大。后来袴褶的风靡继续下去,又延及女子,女子穿的两裆在《释名》里的解释也是一片当胸,一片当背,例如,生逢乱世,佳人也爱戎装,同时体现实用和美观的需要,自魏晋以来,南北朝时期,女装服饰的风格较之前代幡然一变,尚武之风盛行。
1、古代女子为什么都穿裙子?
中国古代女子的穿衣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变化非常大。例如,生逢乱世,佳人也爱戎装,同时体现实用和美观的需要,自魏晋以来,南北朝时期,女装服饰的风格较之前代幡然一变,尚武之风盛行。东汉刘熙著《释名》,其中提到“两当”,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两当铠是一种铠甲,适用于战争中,是一种军戎服饰,这种铠甲长至膝,胸甲部分有小甲片编缀成的,也有用整块甲片的。
两当铠至汉有记载以后,到西晋八王之乱,再到隋统一之前,战乱的时间比较长,两当铠当得广泛应用,伴随着两当铠的应用,同时期的女装就出现了与之相从的服饰:两裆衫。或者说,两裆衫并不是这个时期突然诞生的,只不过之前这种衣物是穿在里面的内衣。这时以内衣外穿,叫作“内出外”,意思就是在晋室东迁后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穿衣方式:女士们把原本穿在里面的内衣两裆衫拿到外面,穿在交领衫之外。
这种“内出外”的穿法在当时被称为妖服,被视为是祸乱的征兆,两裆衫衫,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女式上衣。衫与襦同为上衣,一个区分方法就在袖子上,衫的袖子不收口,而襦的袖子是收口的。衫应该是一种短上衣,《中华古今注》里解释说:衫子,自黄帝垂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
衣衫相连为深,衫子叫半衣应该只有深衣的一半,所以是短衣,因此便于侍奉。女子穿的两裆在《释名》里的解释也是一片当胸,一片当背,应当是两肩,左右襟各用带子相系。两裆属于女子日常穿用的内衣,再往下追朔,这种衣物到了唐代谓之“半背”,清代称为“背心”。两裆原本是私密的衣物,是闺房中的乐趣,到了南北朝时期,以两裆为外衣大大盛行起来,男女皆穿用。
其流行甚至连诗赋、史籍中也满是记载,比如《宋书》所提到的将军薛安都,最喜欢穿着绛衲两裆衫闯入敌军中冲杀,简直是勇不可挡。两裆衫童子袴褶,袴褶是一种便于骑射的服饰。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服饰的,已经不可考,《晋书*舆服志》里提到“袴褶之制,未详所起”。袴褶中的“褶”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与“者”同音,比如皱褶。
袴褶是套装,褶专指下衣,在这里读“习”音,袴褶在南北朝时期天下风靡,从天子公卿到庶民士卒,人人都可以穿袴褶。读过《高澄传》的读者想必还记得无论是高澄、宇文泰、两魏的皇帝、长公主、将军、文官,几乎人人都穿过这种服饰,晋武帝司马炎在邙山下行猎,陪侍的官员连太傅杨济这样的身份都是身穿袴褶随行。到了南北朝时期,连皇帝都不能免俗,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就很喜欢身着袴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无论南北,袴褶成了一种男子的常服。后来袴褶的风靡继续下去,又延及女子,《邺中记》记载:皇后出,女骑一千为卤簿,冬月皆着紫纶巾,熟锦袴褶。这样英武绝伦的女骑手组成的卤簿,其场景不难想象,《世说新语》里也有:太原王济,北朝高门,家用婢女待客皆着绫罗袴褶。
2、古代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女子,连武则天都不敢穿,她究竟是何人?
我们都知道“龙袍”是皇帝的专用衣裳,是皇权的象征,除了皇帝外,胆敢穿龙袍就意味着谋反,罪不容赦,甚至连龙袍的专用颜色——黄色也不能用,可以说封建统治者在维护皇权尊严达到了极致。哪怕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也不敢穿着龙袍入葬,武则天“废唐立周”自号“则天大圣皇帝”,然而在她去世前,迫于压力遗嘱其子中宗李显,以皇后的身份入葬昭陵,并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强硬如斯的武则天,最终以李家的媳妇身份葬在了高宗李治的身边,当然了,武则天入殓穿的是皇后服,还有清朝的无冕女皇慈禧,她统治大清长达48年,临死前,她留给后人的遗嘱却是“不许女人干政”,也就是说,慈禧连穿龙袍的念头都不敢有!(慈禧)综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以及顶尖的女强人都不敢染指龙袍,在皇权面前纷纷败下了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