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有什么功效,菟丝子对备孕有什么作用[吃菟丝子应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6 08:15:44
发布时间:2022-08-16 08:15:44
菟丝子傍豆而生,且外形似豆,豆形似肾,中医有同气相求的理论,菟丝子亦入肾,味道甘润,遇到热水吐丝,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认为菟丝子“内含脂膏”,油润性大,有甘润补益的作用,善于滋润皮肤,润泽面部,《神农本草经》明确了菟丝子有“去面忓,补不足,益气力”的作用,且不寒不热,不温不燥,平和的补益肾气是菟丝子最大的优势作用。
1、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行走在东北的大豆地里,随处可见缠绕在豆杆上的一种寄生草本,该植物的种子就是中药菟丝子,直径大小类似于小米,放到热水里种壳涨裂会发生“吐丝”现象,《本草崇原》中说:“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火热之气,而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菟丝子为植物种子,质重沉降,沉降属阴,遇到热水吐丝出芽,在水火之间具有升发之意,肾者,水火之宅,菟丝子入肾,可以平补肾阴肾阳,养肾气的不足,
★菟丝子的性味功效菟丝子是旋覆花植物的干燥种子,主产于我国的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地,药效方面内蒙古菟丝子作用>黑龙江>宁夏。外形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用手指不易碾碎,气微,味甘淡。菟丝子傍豆而生,且外形似豆,豆形似肾,中医有同气相求的理论,菟丝子亦入肾,味道甘润,遇到热水吐丝,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认为菟丝子“内含脂膏”,油润性大,有甘润补益的作用,善于滋润皮肤,润泽面部,《神农本草经》明确了菟丝子有“去面忓,补不足,益气力”的作用,且不寒不热,不温不燥,平和的补益肾气是菟丝子最大的优势作用,
因久病,年老,劳累造成肾气亏损,肾居于腰间,肾气不足出现腰酸乏力,肾能代谢水液,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发生尿频尿急,阴囊潮湿。如果这些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不宜用温燥的药物补益,就比较适合药性温和的吐丝了,菟丝子炒制后芳香入脾,遇水吐丝的特性就变得粘腻了,在脾气虚,饮食不被运化,水谷下泄,引起的久病脾虚便溏腹泻尤为合适。
2、吃菟丝子应注意什么?
说起菟丝子,关于这味药的功效,还有一个口诀:“菟丝子甘性微温,阴阳双补肝脾肾,温而不燥不滋腻,益精明目效若神,”菟丝子来源于旋花科植物,是一味种子类中药。菟丝子的功效主要为补精益肾,养肝明目,固胎止泻,临床上主治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消渴遗尿、目昏耳鸣及胎动不安等,是一味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中首次收载菟丝子,并将其列为上品,
关于吃菟丝子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从它的药性入手考虑。《神农本草经》中对菟丝子药性的记载为“味辛,平,”随后,梁代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继承了这一说法,并将菟丝子的性味发挥为:“味辛、甘、平”,将功效也有所发挥。再之后的历代本草,绝大多数都引用了陶弘景的这一观点,显而易见的是,《本草经集注》所载菟丝子的药性对后世2000多年的理论发展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最新版的《中国药典》亦如此收载。
至明代,以王伦的《本草集要》为代表,多为医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关于菟丝子的药性在“平性”基础上增加了“温性”之说,产生了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并不是空穴来风,实质上子《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菟丝子的“温性”之说寓意其中,尤其在治疗肾经虚寒及脾胃虚寒等方面。因此,在服用菟丝子时,首先要忌食过于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冰西瓜,冰镇饮品等,此外类似于绿豆汤之类的清热类食物也不宜服用,
其次,要确定自己目前的症状确实适合服用菟丝子来治疗,辩证要准确。最后,菟丝子有止泻的作用,偏温性,所以便秘的人群也是不适宜服用的,参考文献[1]史雪,郭瑞华.菟丝子四性的本草考证[J].江西中医药,2013,01:55-56.[2]林南.补阳养阴良药菟丝子[J].家庭中医药,2018,02:67-68.作者,陈佳帅,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主管药师,药事网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