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婴儿的,他是如何处置的[群臣劝他杀死婴儿]
发布时间:2023-06-01 04:28:12
发布时间:2023-06-01 04:28:12
俗话凡事有果必有因,赵匡胤的这个举动,并非随意而为,结合他之后的杯酒释兵权等操作,就知道赵匡胤不是一个大脑简单的人,反而是一个极富谋略的一代雄主,而没有杀周世宗的幼子,并安排潘美收养,这一系列的行为,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而这些原因,直接关系到赵匡胤的皇位以及大宋江山的稳固与否。
1、宋太祖登基后曾在皇宫发现周世宗的幼子,群臣劝他杀死婴儿,他是如何处置的?
赵匡胤并没有杀掉这个婴儿,反而将他送给了大将潘美收养。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后,被部下拥立为帝,而赵匡胤的旧主,也就是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国号为宋,在赵匡胤登基后,对于原后周的皇室成员逐一进行了处置,周恭帝柴宗训被降封为郑王,不久后与其母符太后迁往房州,并在开宝六年去世,年仅21岁,除了柴宗训之外,周世宗柴荣还有一个幼子尚在人世,这个孩子被赵匡胤在皇宫中发现后,身旁的大臣们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都力劝赵匡胤杀掉这个婴儿。
但最终,赵匡胤拒绝了大臣们的要求,不仅没有杀掉周世宗的幼子,反而将其送给了大将潘美,由他进行收养,终赵匡胤一生,再没有过问过这个孩子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古代新王朝建立后,对于前朝皇室成员,大多数都会赶尽杀绝,以免后患无穷,但赵匡胤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留周世宗幼子性命,还安排人进行收养,赵匡胤此举究竟是何用意?作为周世宗的血脉,这个孩子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赵匡胤在宫中发现周世宗幼子一事,记载在北宋文人王巩所著的《随手杂录》中。
赵匡胤在登基后,周恭帝柴宗训等人均搬离了皇宫,搬到了附近的天清寺居住,赵匡胤成了皇宫的主人,在大臣的簇拥下,赵匡胤来到了皇宫,准备看一看他的新家,到了皇宫之后,还没来得及搬走的宫女们列成两排,以迎接新皇帝的到来,扫视一圈后,赵匡胤发现在队伍的末端,有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婴儿。赵匡胤对此十分的好奇,便问周围的大臣,宫女怀中所抱婴儿是谁?怎么会在皇宫里出现?谋臣范质上前一步回禀道,这个婴儿,是周世宗柴荣的幼子,
周世宗柴荣是赵匡胤的旧主,早在他刚当上后周时,就十分欣赏赵匡胤,并将其擢升为禁军统领,之后赵匡胤随柴荣攻打北汉,表现十分英勇,多次救柴荣于危难当中,这就更让柴荣对他看重。之后,赵匡胤官运一路亨通,短短五年,就做到了忠武军节度使这个位置,可以说,柴荣对赵匡胤着实不薄,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北伐契丹,赵匡胤随行,在归途中,柴荣得到一个皮口袋,打开后里面有块木板,上书“点检做天子”,这件事,让柴荣十分的郁闷。
点检是后周的一个官职,全称为殿前都点检,其职责主要是负责皇宫大内的安保工作,手下掌握着万余精兵,这个职位,关系到皇帝本人的人身安全,所以,一般都由亲信担任,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的,是柴荣的妹夫张永德,虽说是亲戚,但并不代表柴荣对他没什么戒心,尤其是在捡到这块牌子后,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在回到京师后,柴荣就找了个借口,把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一职给下了。
但该职位关系重大,不能长期空缺,在深思熟虑后,柴荣叫来了赵匡胤,委任他为新的殿前都点检,此事之后,柴荣很快病重,不久便驾崩,其长子柴宗训登上皇位,是为周恭帝,当时柴宗训只有七岁,因其年幼,朝政则有符太后以及一帮老臣搭理。在周恭帝登基的次年,也就是显德七年,有人传闻说契丹要大举入侵,符太后与周恭帝慌做一团,最终,在大臣的推举下,赵匡胤挂帅,率军出征,但在大军行至陈桥时,发生了著名的“黄袍加身”事件,赵匡胤带兵返回,周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成了天子,
若是柴荣知道,当年那块木板上所说的“点检”指的是赵匡胤,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而此时此刻,听闻范质说这个孩子是周世宗的幼子时,赵匡胤的反应十分奇怪,沉吟半天,都没有说一句话,当时在他身旁的,除了范质以外,还有赵普、潘美等人,想了半天,赵匡胤转头看向了赵普。赵普是赵匡胤的军师,陈桥兵变中,赵普居功甚伟,因为他向来足智多谋,因此,赵匡胤看着他的意思就是,眼前的这个孩子,该怎么办?赵普当然明白赵匡胤的意思,当下几乎是没有犹豫,便脱口而出“去之!”去之,就是杀掉的意思,赵普这样的做法,从某种角度来讲,确实是很正确的,斩草除根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只不过赵普将这句话说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