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肌张力高要做哪些动作,三月体检说上肢肌张力高

发布时间:2023-06-01 04:35:20

不要把被动活动引起的婴儿反抗误认为“肌张力高”,分析因“肌张力增高”来诊的婴儿,上肢“肌张力增高”中半数经检查肌张力并不高,而是肢体被动活动引起的婴儿反抗/反应。下肢肌张力增高来诊的高危婴儿经检查发现下肢肌张力偏高的不少,因此也提醒早产高危儿家长注意婴儿有无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早期表现。

1、婴儿肌张力高症状有哪些?

婴儿肌张力高症状有哪些

婴儿肌张力高症状有哪些?婴儿肌张力高症状有姿势异常,还可以出现握拳、抽搐、全身僵硬以及手脚不自主运动等症状。婴儿肌张力是指肌肉全部的张力总和,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运动的基础,新生儿屈肌肌张力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婴儿肌张力增高可出现以下症状,姿势异常婴儿脚腕内扣、内收交叉,呈现“剪刀”样异常姿势。

直立时还会出现宝宝脚内扣以及垫脚等异常姿势,握拳婴儿手部一直呈现握拳状,需要外力去掰开。抽搐以及不自主运动婴儿可表现为手脚的不自主运动,即使在睡眠时也有可能发生,是一种完全没有目的的运动,有的婴儿还会出现不自主抽搐的表现,是较为严重的类型。如果婴儿长时间表现为肌张力升高,往往提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瘫等,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宝宝做被动操抗拒,感觉越做上肢越紧,三月体检说上肢肌张力高,该怎么办?

宝宝做被动操抗拒,感觉越做上肢越紧,三月体检说上肢肌张力高,该怎么办

不要把被动活动引起的婴儿反抗误认为“肌张力高”,分析因“肌张力增高”来诊的婴儿,上肢“肌张力增高”中半数经检查肌张力并不高,而是肢体被动活动引起的婴儿反抗/反应。为此提醒家长,婴儿情绪不好或反抗时,不要强行给孩子做肢体活动的婴儿操,特别是现在有了促进幼婴生理性屈肌张力高下降、促进全身肌群协调、促进婴儿运动等发育的蕾波推顺抚触,应作为促进幼婴运动等发育的首选,在此基础上促进上肢功能还要引导抓物、抱物等,而不是每天做操。

因下肢“肌张力增高”来诊的婴儿,多数确实高,下肢肌张力增高来诊的高危婴儿经检查发现下肢肌张力偏高的不少,因此也提醒早产高危儿家长注意婴儿有无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早期表现。肌张力是指正常人在安静状况下肌肉仍能保持的紧张状态,它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疾病时肌张力增高或下降,均可导致姿势异常及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肌张力异常,特别是肌张力增高是脑损伤的重要征象,目前干预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出生6个月前开始正确干预,多数可达到基本正常,因此早期认出肌张力增高是早期干预的重要基础。肌张力增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胎儿为了适应子宫的形状,在宫内呈肢体屈肌张力相对高的团缩状,出生后屈肌张力逐渐下降、伸肌肌力逐渐加强,屈、伸达到协调,

出生头几个月一定范围内的肢体屈肌张力高属生理性,一些反映肌张力还没协调的原始反射或姿势也是正常的。我们通常说的肌张力增高是指病理性,判断孩子是否有病理性肌张力增高,主要是看孩子是否存在病理性肌张力增高三联征:1存在某组肌张力增高的异常姿势:如拇指屈肌张力增高时,出现拇指握在掌心的皮层拇指征;颈背肌张力增高时,头经常向后仰,孩子由俯卧扶呈侧卧时常常头后仰>20度;一侧颈部肌肉张力高时,出现紧张时头偏向一侧;小腿后侧三头肌张力高时,出现扶迈步时足跟未着地就迈第二步的尖足;小腿后侧胫骨后肌张力高时,出现足心向内翻等。

注意异常姿势是经常出现的,不是偶尔一次,一般姿势异常在觉醒时出现,体位转换或情绪不好时更明显。由于支配小腿肌群的中枢在侧脑室旁的微循环分水岭区,因此早产、缺氧等首先波及该区,导致小腿后侧肌肉牵张反射亢进、小腿前侧肌肉力弱,临床出现病理性尖足,因此病理性尖足是脑瘫倾向最常见的异常,早期认出此异常是早期认出脑瘫的重要方面。

一般尖足是我们在诊断脑瘫时的用词,注意不是扶迈步时足跟未着地就迈第二步就是尖足,有时4-5个月婴儿扶持迈步时,由于在宫内屈肌张力高在脑形成的痕迹,可足跟没着地就迈第二步,但此时触摸和足背屈角检查均是正常的,即没有三联征,不属病理性。2触摸相关肌肉张力增高:病理性肌张力高均有触摸相关肌肉的异常征象,一般是先发现姿势异常再用触摸法核实,如临床有尖足,再触摸小腿后侧肌肉,如硬度较高就是肌肉的张力较高,如一侧较高可和对侧相比,两侧均高可和其他肌肉相比。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